亲鱼选择
蓝曼鱼一般经6—7个月的生长就可达到性成熟,最好选择月龄在12—20月之间的蓝曼龙作亲鱼。此时体长10cm左右,繁殖力最强,一次产卵可达2000多粒;月龄太大的鱼繁殖不理想。对亲鱼的要求是:形体健壮、色彩鲜艳,雌鱼必须选择腹部明显膨大的,雄鱼个体应大于雌鱼,否则繁殖不一定能成功。
饵料选择
蓝曼龙的繁殖操作相对简单,而仔、稚鱼的培育则较难,原因是蓝曼龙的仔鱼个体明显小于其它热带鱼,体长只有4mm多;大多数热带鱼的仔鱼体长都在7mm以上,一般都可开口摄食孵化不久的丰年虫无节幼体,甚至可直接摄食小型枝角类,如孔雀鱼(Poeciliareticulata)和玛丽鱼(Poecilialatipinna)。蓝曼龙仔鱼转为外部营养时尚不能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,需要提供个体更小的活饵。下面是蓝曼龙仔、稚鱼的活饵选择。
阶段 |
时间 |
活饵种类 |
日投喂次数 |
仔鱼 |
平游后2D内 |
草履虫、小型轮虫 |
4次 |
仔鱼 |
平游后3D-4D内 |
轮虫 |
4次 |
仔鱼 |
平游后5D-6D内 |
刚孵化的丰年虫无节幼体 |
3次 |
仔鱼 |
平游后8D-10D内 |
丰年虫无节幼体 |
3次 |
仔鱼 |
平游后11D-19D内 |
小型枝角类 |
3次 |
稚鱼 |
平游后20D-40D内 |
枝角类 |
3次 |
草履虫及轮虫投喂量应掌握在两餐(上一餐与下一餐)之间刚好吃完为度;丰年虫的投喂量应控制在每餐半小时内吃完为度。
(1)换水
仔、稚鱼期间蓝曼龙的鳃发育未全,又因培育水体中个体密度高,易发生缺氧,此时可微微充气。在乎游后一周内,一般不加水、不换水;一周后每天可加水1/20或换1/10的水量,但操作宜轻缓。
(2)防病害
笔者饲养蓝曼龙6-7来,未曾发现该鱼感染寄生虫病。然而在体长1.5-2.5cm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,但不是很严重;同样是攀鲈科的鱼——马三甲,在这个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,死亡率很高。
仔鱼培育时,因使用活饵料易带入水螅,有时在缸中大量出现。水螅不仅摄食所投喂的活饵料,而且对于1cm以内的仔鱼也会造成伤害。杀灭水螅可用硫酸铜0.35mg/L处理,一天后换水1/3以上,以保证安全。
白点病
症状:病鱼神情呆滞,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,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,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。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: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,病鱼体表呈白点状;一种是卵圆鞭毛虫,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,不易治愈。防治方法:
①将水温捉高到30℃,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,自动脱离鱼体,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,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,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。
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,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,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,再过10余小时,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,效果较好。
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,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,浸洗时间0.5秒—2分钟,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,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入海水中。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,加入0.05克硫酸铜,充氧,浸洗病鱼5—8分钟,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。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,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。
烂鳍烂皮肤病
症状:病鱼各鳍残缺不全,体表鳞片脱落,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。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,互相打斗,或者对新水不适应,导致鳍条皮肤受伤,引起细菌交互感染,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,更易出现这种情况。防治方法:
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,浸洗病鱼10—15分钟。
②在10千克海水中,放入0.2克高锰酸钾,浸洗病鱼5—10分钟。
烂鳃病
症状:病鱼腮部腮丝失血腐烂,严重时鳃丝溃烂成洞,鳃软骨外露,病鱼呼吸困难。防治方法:
①在10千克海水中,加入0.2克呋喃西林,浸洗5—10分钟。
②在9份淡水中兑掺1份海水,浸洗病鱼1—2分钟。
③在10千克海水中,加入0.05克硫酸铜,浸洗病鱼5—10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