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锦蛇,是蛇亚目游蛇科锦蛇属的大型无毒蛇。体粗壮;全身黑色杂以黄色花斑,形似菜花,体前部有若干黄色横纹;头背棕黄色,鳞缘黑色,在尾下形成黑色纵线;幼蛇背面灰橄榄色,鳞缘微黑,枕后有一短黑纵纹,腹面肉色。因前额形成“王”字样黑色斑纹,故名王锦蛇。
王锦蛇分布于中国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等地,在越南等国也有分布。栖息于山区、丘陵、平原地带,常于山地灌丛、田野沟边、山溪旁、草丛中活动。昼夜均活动,但以夜间最活跃,行动迅速,虽然无毒,但性凶猛。食蛙、蜥蜴、其他蛇类、鸟、鼠等动物。王锦蛇为卵生繁殖,每年的6月-7月为产卵高峰期,每次产卵5-15枚不等,孵化期长达40-45天左右。寿命约16年。
1、形态特征
王锦蛇,是蛇亚目游蛇科锦蛇属的大型无毒蛇,体型粗壮,成体全长200厘米以上。全身黑色杂以黄色花斑,形似菜花,吻鳞宽大于高,背见部明显,鼻间鳞方形,长稍大于宽,前额鳞长小于宽其沟稍大于鼻间鳞沟;额鳞盾形,其长稍超过其与吻鳞的距离,顶鳞大于额鳞,其间沟小于额鳞长。颊鳞1,眶前鳞2,眶后鳞2,眶上鳞1,眶下鳞0,前颞鳞2,后颞鳞3,偶有2片的;上唇鳞8枚,3-2-3式,第7枚最大;下唇鳞11,个别10枚;体鳞明显起棱,仅最上一行平滑无棱,背鳞则为23-23-19行;腹鳞:224(♂),210-223(♀);尾下鳞双列,62-101对(♂),82-97对(♀);肛鳞2枚。
幼体与成体色斑差异较大,幼蛇背面灰橄榄色,鳞缘微黑,枕后有一短黑纵纹,腹面肉色,有4道红褐色纵纹自颈后延伸至尾末,体背正中具若干红褐色或深褐色短横纹,体中后段不明显。随年龄增长,体色逐渐发生变化,头部部分鳞沟呈黑色,成体背面颜色较为多变,多见黄色、黄绿色、橄榄绿色等,体前部有若干黄色横纹;头背棕黄色,鳞缘黑色,在尾下形成黑色纵线。个体间色斑变异较大,多数个体体前段至中段具多个宽大黑色横斑,体后段及尾多因鳞沟色黑而呈黑网纹。腹面黄色,腹鳞边缘呈黑色。体尾鳞片起棱明显。
2、栖息环境
王锦蛇栖息于山区、丘陵、平原地带,常于山地灌丛、田野沟边、山溪旁、草丛中、库区及其他近水域活动。海拔高度从100米到2240米不等。
3、生活习性
王锦蛇耐寒、适应性强,性情凶猛,动作敏捷,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。王锦蛇昼夜均活动,但以夜间最活跃,行动迅速,虽然无毒,但性凶猛。王锦蛇属于广食性蛇类,主要以蛙、蜥蜴、其他蛇类、鸟、鼠等动物。。食物缺乏时,王锦蛇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。王锦蛇捕杀能力突出,当遇见其他蛇时,会采取攻击。也会猎食一些剧毒蛇类,比如尖吻蝮,因其对尖吻蝮的蛇毒有一定的免疫力。
此外,王锦蛇的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,这一能力主要是用来吓跑敌人。当人在手握蛇体后,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,才能把臭味洗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