须鳗虾虎鱼一般是指须鳗鰕虎鱼。
须鳗鰕虎鱼,Taenioides cirratus (Blyth, 1860),是鰕虎鱼科鳗鰕虎鱼属的一种鱼类。外形有点像泥鳅。它全身通红、半透明,颈腹部有像漏斗或喇叭状的半透明红色鳍。双眼退化,像针眼几乎看不到。须鳗虾虎鱼以小鱼、小虾为主,虽然长得像外星生物,很有侵略性,但它本身并不那么暴力,会偶尔咬人,有微毒。在香港和越南等地,这类鱼可以作为桌上佳肴。
1、简介
须鳗虎鱼为暖水性小型鱼类。栖息于河口及近岸滩涂上。体长一般为150毫米。体红色带蓝灰色,腹部浅色。尾鳍黑色,其余各鳍灰色。
2、特征
体延长而侧扁,呈带状。一般体长9~20厘米,体重20~35克、眼小,退化,埋于皮下。口大,斜形、下颌及颏部向前突出、上下颌的外行牙为6~12个尖锐弯形的大牙突出唇外,口闭合时露于口外,似狼牙状、背鳍、尾鳍、臀鳍互相连接为一整体。胸鳍宽且长,上部鳍条游离呈丝状、体裸露无鳞。全体紫色。胸鳍、腹鳍有时具黑褐色边缘。
本鱼体延长,眼睛退化隐于皮下,口裂几乎垂直,腹鳍愈合呈长斗漏状,为浅白色,下颔具须。鱼体裸露无鳞片,呈略带蓝灰的铅红色,尾鳍黑色、尖形,背鳍硬棘6枚;背鳍软条43-49枚;臀鳍硬棘1枚;臀鳍软条42-47枚,体长可达30厘米。
体裸露无鳞,具乳突状粘液孔约28个,排列稀疏。背鳍1个,基底长,鳍棘部和鳍条部相连,均埋于皮膜中,第六鳍棘距第五鳍棘和第一鳍条均有较大距离,鳍条后部不与尾鳍相连,具1缺刻。臂鳍基底长,始于背鳍第二鳍条下方,埋于皮膜中,后端具1缺刻,与尾鳍分离。胸鳍短小,约为头长1/4。左右腹鳍愈合成1漏斗状吸盘,后端完整。尾鳍尖长。
3、分布
须鳗锻虎鱼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,东至澳大利亚,北至中国、日本。我国产于南海、台湾海峡和东海沿岸。
4、生态习性
生活于热带地区,喜栖息于红树林、河口、内湾的泥滩地,常隐于洞穴中,属杂食性,以有机碎屑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。